碰壁业者链创屡屡为何局A在中国的困区块
每次和朋友聊起区块链创业,我总忍不住感叹:咱们国家对于虚拟货币的态度就像丈母娘看女婿——越看越不顺眼。监管红线其实很清晰:虚拟货币不是货币,顶多算个商品,而且这商品还不能带金融属性。按理说,规矩都说得这么明白了,可偏偏有人像是被Token发行下了蛊,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。 所谓RWA(Real World Asset),说白了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搬到链上变成数字代币。这主意听起来确实诱人:房地产、艺术品这些高门槛资产突然就能分割交易了,交易成本低了,流动性也上来了。但中国创业者最擅长的就是把好经念歪,现在市面上玩得最溜的居然是那些搞NFT数字藏品的。 记得去年有个做茶叶NFT的项目,号称买了他们的数字藏品就能兑换高端普洱茶。更妙的是,你要是不想提货,还能在二级市场转手赚差价。我当时就乐了:这不就是二十年前邮币卡市场的老套路嘛!只不过把实体邮票换成了数字图片,把线下交易搬到了链上而已。 去年遇到个典型案例让我印象深刻。某团队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公司,收购了一批海外房产,然后切分成NFT对外发售。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:持有NFT就等于拥有房产份额,租金收益按比例分红。结果赶上全球经济下行,房产贬值不说,运营团队也快撑不住了。当初被高收益吸引的投资者们现在纷纷报案,硬是把一个"创新项目"告成了非法集资。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区门口卖理财的大妈——赚钱时叫你小甜甜,亏钱了立马翻脸不认人。很多海归创业者搞RWA时总有种错觉,觉得自己懂的别人都懂。可现实是,你跟投资人讲去中心化,他们只关心能不能赚钱;你谈区块链革命,警察叔叔只看符不符合刑法176条。 结合这些年见的案例,我给想在国内搞RWA的朋友几点忠告: 首先,资产真实性就是你的命根子。不管是代币化一栋楼还是一箱茅台,都得像相亲一样把家底查个底朝天。采购合同、质检报告、权属证明一个都不能少,这可是最基本的护身符。 其次,代币性质一定要拎得清。中国监管最忌讳的就是把代币往货币或者证券上靠。记住一个原则:你的代币就是个提货券,千万别让它带上利息、分红这些金融属性,否则分分钟变非法集资。 最后,营销话术要慎之又慎。有些项目方为了吸引投资,把预期收益说得像银行存款一样稳当,这简直就是举着"来抓我"的牌子在监管面前晃悠。咱们做推广时宁可保守点,也别给自己埋雷。 说到底,在中国搞区块链创业就像在钢丝上跳舞。RWA本身是个好工具,但用不好就容易变成自毁工具。创业者们既要仰望星空,更要脚踏实地——毕竟比起改变世界,先确保自己不进局子更重要,不是吗?RWA:馅饼还是陷阱?
血淋淋的现实教训
创业者的三件防弹衣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Web3入口争夺战:当8亿用户的通讯巨头遇上加密老将
- Web3金融新纪元:BitBK如何重构我们的交易体验
- 比特币冲破4万美元后的市场观察与策略思考
- 早盘交易实录:精准出击收获丰厚
- 2025全球AI展即将亮相阿布扎比:VAP集团携手阿布扎比会展局打造科技盛宴
- MicroStrategy再掀比特币狂潮:豪掷6亿美元增持,BTC持仓逼近18万枚大关
- Solana强势逆袭:70美元大关已破,80美元本月可期?
- 区块链的春天来了?上海这场活动带你预见加密市场的未来
- 8月28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、以太坊走势解析与操作建议
- Rollup为何离不开数据可用性层?解析EIP4844对以太坊的赋能
- Web3游戏为何频频翻车?从业者必须正视的现实困境
- Starknet空投:ZK-Rollup的最后一搏还是新生机遇?
- 区块链安全新尝试:ERC-7512标准能否打破行业困局?
- 比特币爱好者的美国天堂在哪里?
- 区块链世界的秒确认革命:Moonbeam如何改写游戏规则
- C罗天价索赔案背后:名人代言虚拟资产的雷区究竟有多大?
- 美国数字资产新政:通证化浪潮下的监管破局之路
- 香港创科企业闪耀亚太科技奥斯卡:数码港初创斩获9项大奖
- 区块链世界的革命:当多链生态遇上智能交易新范式
- 金融革命的秘密武器:Origin如何重塑我们的财富未来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