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洗钱行为些弯绕弯绕法认司货币定中的那
在这个数字货币大行其道的时代,新型犯罪手段花样百出。最近接触了不少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诈骗"洗钱"的案件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。2021年"两高一部"出台的《意见(二)》确实给这类案件提供了法律武器,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:诈骗团伙让受害者把钱打到某个"投资顾问"的账户,说是用于购买比特币进行"高收益理财"。其实这个"顾问"就是个二道贩子,专门帮诈骗集团把赃款换成虚拟币。这类案件最难办的就是怎么给中间人定罪 - 是诈骗共犯?还是单纯的洗钱? 1. 钱到底算不算"赃款":就像去年那个假炒股平台案,受害者交的"会员费"是诈骗所得,但投入的"炒股本金"就不能算。这中间的界限,有时候连办案民警都搞不清。 2. 时间节点怎么把握:诈骗既遂前帮忙转移资金是共犯,既遂后就是洗钱。但问题是,有些平台受害者还能操作账户资金,这就很考验法官的判断了。 3. 主观故意怎么证明:很多中间人装糊涂,说"我就是个搬砖的,不知道他们在诈骗"。这时候就得看他平时聊天记录、转账方式这些细节。 经过这几年办案,我总结出几个要点: 首先得看这笔钱是不是真的"脏"了 - 要有财产价值、来路不正、确定归犯罪分子所有。 其次要抓准诈骗既遂这个分水岭:被害人失去控制前是共犯,之后就是洗钱。 最后要重点查主观方面:有没有事前勾连?知不知道具体在骗人?这些都需要结合微信聊天、转账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。 光靠法律打击还不够。最近我们跟监管部门合作,开发了虚拟货币交易监测系统,确实抓到了不少可疑线索。但最关键还是要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- 那些承诺"稳赚不赔"的投资,十个有九个都是坑。 (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成果,由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完成)一、虚拟货币洗钱:披着科技外衣的犯罪帮凶
二、司法认定中的三大难题
三、办案心得:主客观要兼顾
四、治理需要多管齐下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市场迎来关键考验:6.4亿美金BTC期权即将交割,市场风向变了?
- Web3.0日报:以太坊L2总锁仓量突破157亿美元,市场悄然升温
- 加密市场晨间观察:神秘资金涌动,监管风波持续
- 寒冬已过?加密市场11月表现预示牛市曙光
- 比特币的真相:它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加密货币
- HTX的蜕变:一个老牌交易所如何用PrimeVote开启新篇章
- Cartesi生态11月全景:Rollups技术的新纪元
- 13个潜力股项目诞生!ETHIndia黑客松获奖项目全解析
- 变基代币:加密世界的变形金刚,真的靠谱吗?
- 区块链周报:安全警示与市场动态全面解析
- 比特币这波上涨为何如此坚挺?100天不回调的背后玄机
- AMM的生死局:当无常损失遇上套利猎手,我们还能相信自动做市商吗?
-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
- 网易区块链在数贸会大放异彩:创新科技点亮数字未来
- 历史性跨越!波场TRON用户规模突破2亿大关
- 币安的2023:从霸主到守成者的转型之痛
- 加密市场企稳背后暗藏危机?专家深度解析当前局势
- 当TWT遇上Web3:一次颠覆传统支付的金融革命
- BitBK:让数字资产交易变得像网购一样简单
- 解密Flare的FAssets:如何玩转比特币跨链这门技术活
- 搜索
-